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10日 20:21

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工匠精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即 “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而培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正是目前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工匠”。

何谓“工匠”?《说文解字》有解曰:“工”即“精、巧”之意,“匠”乃技艺。何谓“工匠精神”?注重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理念,以及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钻研,严谨、不懈的追求奋斗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并不单是使学生获得一种比人家好些的职业,使得他容易赚钱,因为赚钱不一定是快乐的;同时,需要学生知道这种职业本身的好处,使得他对于这种职业有精神上的快乐”。而我们的教育正是要引导社会主流文化,突破传统对工匠这一阶层的偏见,慢慢地从传统“士农工商”的观念中走出,不是只有好好念书,考上好大学,找个白领、金领般的好工作,才是出人头地。社会的发展呼唤职业教育要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工匠文化”教育。

那么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育如何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呢?

(一)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工匠文化

校园文化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职业学校要培育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利用这一隐性资源,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营造一种敬业乐业、严谨专注、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强“软”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关于职业精神的演讲和征文比赛、先进工匠人物事迹展览、工匠人物交流会或讲座等,营造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长期的校园文化熏染下,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样本的校园文化载体,如在校园内树立工匠名人雕塑、工匠劳动壁画、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和追求。

(二)努力形成彰显工匠精神的地域文化品牌

下面就以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立足“山海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成效例谈。学校结合地域特点,打造“山海文化”特色。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古、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还象征着人生的环境,生命的涛声呼唤着崇文尚礼的“文明人”;高山挺拔天地、垂范千古的风骨昭示着“正直”与“刚强”;只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能”缚长风才可遨游波澜壮阔的世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就能成为最终圆梦的“有为人”。文明是素养,正直是根基,刚强是脊梁,志向是灵魂,能力是保证,有为是目标。“有志”代表理想,“文明、正直、刚强、有志”都是道德的表象,“正直”则蕴含着法纪,“有能”体现文化素养,“有为”才称得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海文化”及其精神不断鼓舞、感染、激励着学生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成长成才、追求卓越,“山海文化”也已深入广大师生人心,成为学校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培育工匠精神应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载体包括精神载体(校训、校风等)、物质载体(建筑、雕塑等)两大类,二者相互印证、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体系,并对生活于其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工匠精神应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体系之中,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有效对接,实现文化理念和工匠精神的契合,使培育工匠精神工作体系化和长效化。同时,培育的工匠精神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工匠精神贴近学生,促使学生“够得着”和乐于接受,从而使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目标。

“山海”文化特色品牌就从一系列校园文化载体入手。大门造型为一只展翅遨翔的海鸥,迎门而立的图文信息大楼宛若一艘披波斩浪的巨轮。随处可见的山石看似不经意的堆砌,实则无不充斥着“仁山”要意。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校徽更是内涵丰富,三只飞鸟构成一艘扬帆启航的大船,寓意三校融合打造职教航母,海浪则是由“书山”汇集而成的“智水”,它们既宣告了职教航母的启航,也昭示着职教人追梦的艰辛旅程。分布于学校各道口的路牌造型也有着非常鲜明的山海精神特征。延安路、建筑路、旅游路、中心大道等校内道路的命名体现了三校文化的传承,“诚砺、信行、笃志、学恒、精艺、业勤、多思、能远”八栋教学楼的命名则是由校训拆解而来,既散发着浓郁的学校精神,又透露出鲜明的德育目标,还洋溢着山风海韵的情怀。努力培育职校生的工匠精神努力做“文明人、正直人、刚强人、有志人、有能人、有为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磨砺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人素质,需要经过不断实践锤炼,在此过程中只有让其感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才能掀起对工匠精神的向往和追求。职业学校需要从专业实践入手,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实习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切实发挥专业实践教学对受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启蒙作用。在实训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开展,也可以通过课程群的形式开展专业实训,培养“工匠精神”。

(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培育“工匠精神”应切实发挥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职业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品格与职业综合素养。专业教师要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中来,使受教育者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爱岗敬业、尚品修德、至精至诚、勇于奉献等职业精神。并且面向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育和塑造广大受教育者“专业专注、严谨细致、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可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可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活动月、专业展示活动等,打造体现技能特色的校园道路文化和广场文化,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展示室,在教学楼道、公寓楼道设计了企业文化长廊、校友风采长廊等,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浓郁的专业文化环境的熏陶,营造崇尚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砥砺师生厚德强技、奋发有为。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仰等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来引导宣传。通过对“大国工匠”的事迹及其道德观、价值观、工作观等精神文化的宣传与展现,在学校营造一个“走进工匠”、“了解工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成为工匠”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教育效果。

工匠文化蕴涵着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精神理念,工匠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和重塑工匠文化,不是因循守旧的传承,而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锐意创新。工匠文化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树立“匠德”之风,培育“匠心”技能,提高“匠艺”水平,彰显工匠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当代工匠精神正是要倡导“追求事业”、“淡泊名利”、“求真务实”、“执着恒久”、“专注敬业”、“严谨专业”、“精雕细琢”、“崇尚极致”等,职业学校通过工匠文化软实力的聚集与勃发,正是为实现职业教育所倡导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凝神聚力。

吕复娟,工作单位: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职务:组织人事处副处长,通信地址:连云港市高新区振华路2号,邮政编码:222000,联系电话:15150998886,电子邮箱:1321677091@qq.com

上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 下一条: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创新实践研究及智慧型教师培养

关闭